找到相关内容5027篇,用时2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一乘家与三乘家的种姓之争(1)

    院本科生  前言  以华严宗和天台宗为代表的一乘家,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所以一切众生皆可成佛。而以唯识法相宗为代表的三乘家,却宣扬众生有五种种姓,即菩萨定姓,独觉定姓,定姓,不定种姓以及无种姓,...余二则非真。[⑦]  又《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卷一云:  缘觉皆入大乘。[⑧]  总以上诸文可知,一乘家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所以一切众生皆能成佛。那么对于三乘家的一切有情五姓各别,定姓二...

    昌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0554419.html
  • 略说《法华经》授记之特色

    之嘉称,乃基于“开权显实,开迹显本,授记作佛”三大中心议题而成名,其中授二乘成佛记,这是本经之宗要。很显然,本经是以二乘为主要度化对象。依天亲菩萨《法华论》中释授声记有四种声,1.决定,2.增上慢,3.退失菩提心声,4.应化声,在这四种当中,本经则侧重于应化声与退失菩提心声二种,1.因应化声,他们本来是诸佛菩萨示现而成为形象;2.退失菩提心声,乃因这些人在往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162671.html
  • 依全体佛法观 净土不应独立成宗

    。所以我曾说:“心净众生净,心净国土净,佛门无量义,一以净为本”。乘所重的,是众生的身心清净,重在离烦恼,而显发自心的无漏清净。大乘,不但求众生清净,还要刹土清净。有众生就有环境,如鸟有鸟的世界,蜂有蜂的世界;有情都有他的活动场所。众生为正报,世界为依报,依即依止而活动的地方。如学佛而专重自身的清净,即与乘同。从自身清净,而更求刹土的清净,(这就含摄了利益众生的成熟众生),才显出大乘佛法的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净土|净土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2117181821.html
  • 空性

    而指四宗皆讲说的小乘道与大乘道。小乘道是为与独觉种姓行人而说,大乘是为菩萨种姓而说。在四宗所说小乘与大乘道之中,宗喀巴阐明了最究竟的宗派中观应成派。“大乘”有时指唯识宗与中观宗,有时指四宗皆讲的...。他们证成补特伽罗(人)不是自足之体,非如主人能管辖奴仆般能主宰身心之实体有。由通达与串习此非实体有诸烦恼乃至一切苦皆能断除。根据小乘的宗派小乘行者(与独觉)与菩萨的智慧分是相同的,而积聚福德之力...

    吉弗里霍普金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0343246.html
  • 演培法师:印度佛教的分期观

    也有一分期的说明,且同样的分为三个时期。表面看来,虽似没有多大出入,但其实质,是不完全尽同的。一般的分期,佛教,含有两个时期,大乘佛教,只有一个时期;大师的分期,刚刚与这相反,而且某一时期,足以...。所谓五期:一、为木之解脱同归;二、倾向菩萨之分流;三、菩萨为木之大小综合;四、倾向如来之菩萨分流;五、如来为本之梵佛一体。印度佛教所经这五期的流变,导师说正好像人的一生经过,如入最初是诞生,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965749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鸠摩罗什的伟大译业之后,国人对于印度佛学的另一个从翻译、吸收到转化的过程。  2. 大乘禅波罗蜜涵摄声禅法的观点  大乘禅学在发挥自身特色与兼容教法这两个面向上,笔者注意到的是:一、大乘禅法诠释或涵摄声道品的观点为何?二、如何掌握大乘菩萨道禅波罗蜜的精神?  第一个议题反映了印度初期大乘对于传统佛教的态度,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依循《般若经》与龙树《大智度论》的基本看法,也都各有偏重性的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以智者大师与印顺导师禅观思想为主轴之比较研究(一)

    ) 大乘《般若经》对教法的观点  (二) 化仪四教以大涵小,修在圆顿  (三) 三机设教依上摄下,重视基础  五、大乘观慧所缘与次第的抉择  (一)《中论》与《阿含经》同一修观所缘与次第  (二)...(四) 从信愿易行道转进慈悲难行道  七、结论  (一) 融贯且创新超越的天台止观  1. 架构“化仪四教”纲领,以融贯一切、大乘禅法。  2. 寓创新于融贯,提出“圆顿止观”的特见。  3. 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0143493.html
  • 五性各别与一性皆成

    基本立场。那么,此“五性各别”根据什么经典而设立的呢?即是唯识宗所依经典的“解深密经”,“无自性相品”第五说:  “一切,独觉,菩萨,皆共此一妙清净道,皆同此一  究竟清净,更无第二。我依此故,密意...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,何以故,由彼本来唯  有下劣种性故……是故说彼名为一向趣寂声,若回向菩  提声补特伽罗,我亦异门说为菩萨。”;   菩提流支的异译“深密解脱经”也是同样的内容。意思就是说,、独觉...

    金东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3766616.html
  • 九乘见修行果差别·共因乘

    入解脱圣谛之门;菩萨乘虽依不可思议解脱之行,然因未依金刚乘甚深义,是故亦不能遍证实性。   前者(指小乘)摄声与缘觉(辟支佛)。   ◇ 乘   今以三门解说乘:体性、词义及判别。 ...与闻(thos-pa)。此外,亦有译作thos-sgrogs者,因既已(thos-pa)于一师(如导师),遂能向他人弘扬(sgrogs)。   三、判别者复分为六:入道、见、戒律、修、行及果。...

    敦珠宁波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5957211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前面说过,罗什的翻译是有系统的,不知是属于哪一个系统?

    品般若经》、《小品般若经》、《金刚经》等,以及《大品般若经》的解释--《大智度论》,都传到中国来,为中国法性宗开辟了广大的基地。其次,鸠摩罗什还译有声乘中的一部重要论著--《成实论》,起初与中观三论(或"四论",加《大智度论》)相辅流行,之后逐渐形成了独立学派,在南北朝期间盛极一时,后人称为成实师。这一学派在乘中是比较接近大乘的一系。 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111210826.html